(资料图片)
又到高校学生提交课程论文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和审核的高峰期。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,部分高校学生在悄悄利用ChatGPT等AI(人工智能)写作软件代写论文,或者用AI辅助论文写作。
用AI代写论文的效果怎么样?有同学反映:“写得比我好多了,给ChatGPT一个大概方向,它就列出论文提纲,自动续写,一个通宵就完成了3000字的课程论文。”但也有教师表示:“乍看通顺,但细看观点偏颇,内容空洞无物。”伴随着国内类ChatGPT写作软件的不断涌现,这类现象引来不小的关注。
AI代写论文,到底该不该管?需要认识到的是,论文写作不同于一般的写作,它是更复杂、更系统的研究过程的一种文本呈现,“原创性”显然是论文的生命力所在。从这一点来看,用只会“拾人牙慧”的AI生成论文,的确与提倡规范引用、反对抄袭剽窃的学术道德要求相背离。
但若就此将AI视作洪水猛兽一棒打死,既不符合现实,也不符合趋势。人工智能在改变传统社会运行方式的同时,也成为个人日常生活效率提升的工具、各行各业生产力的增长点,其中自然也应该包含学术和教育。针对论文写作中原创性要求不高、重复性强的部分,比如数据收集、文献参考、罗列提纲、写作润色、投稿格式等方面,借助AI未尝不可,反而可能更好地提升知识的产出效率,加速学术界的知识更新。
对于AI代写论文的担忧,更深层次的,其实是对AI代替人类思考的担忧。毕竟,论文应该是人思考的结晶,代表着新的知识成果和思考方向,而AI只不过是对人类既有知识的重新编排。但“AI的兴起是否就会降低人的思考能力”这个因果论断,还有待证实。正如经历过的工业信息化时代,并不意味着人们普遍降低了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,智能化时代的AI也未必就会增加大脑的惰性。
但毋庸置疑的是,在影响尚未清晰可见的情况下,对AI规范使用很有必要。一方面,目前学界仍然以论文作为主要的学术水平衡量标准,尽快形成相关的规范关系到维护学术界的公平。另一方面,规范AI使用也是引导和敦促人们为学术生产提供货真价实的知识。
比如有教育工作者建议高校可以开设使用AI写作工具的公共课程,将使用规范、方法和学术道德都明确教给学生;同时,加快开发AI论文检测系统;在考核方面也可以增加展示、答辩等口试环节,确保原创者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想法。
这些建议可谓“有堵有疏”,对于规则长期清晰稳定的学术界而言,人工智能引发的变化显然值得进一步思考。或许,正是那些科研过程中过分形式化的部分,更加容易AI化,而这些现象也反过来有助于催生新的评判规则。
AI代写论文的深层影响,在于我们如何不断调整对工具的使用和看法。毕竟,教育和学术终究是要面向未来的,面对新科技带来的新问题、新挑战、新思考,我们不妨也用严谨但广阔的态度来对待。
(原题为《AI代写论文,该担忧什么?》 作者 孙小婷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)
统筹:王攀 编辑:陈若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