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核心观点: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,巨轮到港,装卸繁忙;大船远航,劈波斩浪。把港口建设好、管理好、运营好,以一流的设施、一流的技术、一流的管理、一流的服务助力“双循环”,定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。
港口雄开万里流。从北到南,我国港口千帆竞发,尽是一片勃勃生机。
三年前,中国港口业进行了一次足以改写市场格局的大整合。2019年8月6日,山东省将青岛港、日照港、烟台港和渤海湾港整合,成立了山东省港口集团。一体化改革的成效如何?疫情之下,山东港口吞吐量连年增长,去年突破15亿吨;集装箱量较成立时增长25.8%,突破3400万标箱,分别稳居全球第一、第三位,增幅连年超过全国沿海港口平均水平。
顶层设计,功不可没。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布局,是“以青岛港为龙头,日照港、烟台港为两翼,渤海湾港为延展,各板块集团为支撑,众多内陆港为依托”。全省“一盘棋”之下,青岛港担当枢纽港,做强做优国际干线,日照港、烟台港、渤海湾港积极当好青岛港的喂给港,各港口之间开通内支线,形成“微循环”,释放出一体化的倍增效能。如今,青岛港吞吐量、集装箱量分别晋升世界第四、第六位,迈入世界一流港口行列;日照港跻身全球第九大港口……强有力的港口集群效应不断凸显,在深度融合中激发港口业务跃上新台阶。
港口经济发展离不开智能化助力。今年6月28日,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在“德翔许明”轮作业中,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0.18自然箱/小时,桥吊最高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7.76自然箱/小时,效率一举提升14.2%,第9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。此外,借助数智赋能,山东港口建设全国沿海港口首个跨区域、多港区统筹联动的大气环境智慧管控平台,实现各港区大气扬尘污染源全局管控、实时监测分析。
在当今时代背景下,守港吃港的心态已经是“老黄历”了。港口只有真正融入区域经济中,与城市共享资源,广泛开展合作,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。为此,山东港口强化与省内16地市战略合作,积极对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、上合示范区、山东自贸区,提出“港产城”融合发展并进入全省规划,统筹推进临港产业发展和老港区改造,深化与世界知名企业务实合作,三年来累计投资1195亿元,招商引资74.4亿元,解决就业5000余人。
应该看到,山东港口更大的目标是要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”。世界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伦敦港,年吞吐量5000多万吨,远小于山东港口的体量。但分析伦敦港的收入、利润构成就能发现,装卸吞吐只贡献了5%的利润,另外95%来自金融、贸易、航运服务和产城融合等。对标全球知名港口普遍的发展路径,未来,山东港口在进一步整合资源要素的同时,还需继续坚定发展方向——由装卸港向枢纽港、贸易港、金融港全面升级。
向海图强“蹄疾步稳”,山东港口“探路先行”。巨轮到港,装卸繁忙;大船远航,劈波斩浪。我们相信,把港口建设好、管理好、运营好,以一流的设施、一流的技术、一流的管理、一流的服务助力“双循环”,定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。(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)【编辑:姜雨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