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汇点讯 早晨6点起床、看书、吃早饭,骑车前往20公里外的单位,到班时,整个办公楼只有值班的保安……几乎每天,徐刘根都是这样开启忙碌的工作,而这条20公里的乡间小路,他一走就是32年。8月17日,当头发花白,皮肤黝黑的徐刘根站在记者面前,倘若不是这一身制服,很难将55岁的他与基层法庭庭长联系起来。
(资料图)
徐刘根的工作简历,再简洁不过:1991年进入东台法院,先后被分配在新街法庭、唐洋法庭、三仓法庭。但这些年,徐刘根获得的荣誉却有“一箩筐”:江苏最美法官、全省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、盐城市十佳公务员标兵、盐城市劳动模范、盐城市十大杰出青年法官、盐城最美法官、盐城法院文明法官,并被省法院记个人二等功一次、被盐城市中院记个人三等功两次……
“我生在农村,长在农村,热爱生我养我的土地,热爱为家乡父老排忧解难的工作。”因为热爱,1991年徐刘根从江苏公安专科学校毕业后,放弃本可凭着优异成绩申请在南京工作的机会,毅然回到家乡东台,在基层法院从审判员到庭长,这一干就是32年。
“勤快体贴,家里的重活脏活他都抢着干;工作务实,从不与人比吃穿,只比工作;孝敬老人,每天回家再晚,都要和母亲聊几句。”在妻子吴永辉的眼中,徐刘根是“一束光”,但遇到工作上的事,不讲情面的老徐,让作为乡镇中学老师的吴永辉“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”。
第一次的尴尬是在结婚后,曾经撮合俩人的介绍人找上门为案说情,当时徐刘根正在剁猪草,他让对方不要再提,看到仍喋喋不休的介绍人,“他特别来火,将剁猪草的刀狠狠剁在了盆沿上。”至今,这位介绍人都没上过门。
“他家门口放着条大板凳,过来打招呼的人进不了门,他堵在门口呗。”邻居崔广锁说,过去经常看到上门找徐庭长说情的人,最后都难为情地离开。“有时甚至还能听到,礼物被他扔出去的响声。”
“哪怕是我的同事领导、亲戚朋友来说情,结果都一样。但时间一长,就再也没人敢来了。”吴永辉说,老徐工作很拼,晚上回家迟,就连女儿找工作要政审,他都不肯请假回家配合……妻子心中再多的抱怨,最终也变成了理解,“他就像老黄牛,勤恳踏实,这一身正气,不正是他最闪光的地方?”
与徐刘根共事25年的朱长青告诉记者:“徐庭长让大家把难办的案件交给他处理,很多我们想破脑袋都不知该怎么办的案子,他却能从法律条文设立的初衷出发,很快弄清楚原委给当事人做工作,最终通过协调来彻底解决矛盾。”作为法律工作者,徐刘根的公正办案让朱长青记忆犹新,“无论是法庭上让原告和被告有同样时间的发言机会,还是调解时与当事人双方保持同样的距离,他都做到不偏不倚。”
在徐刘根调解和判决的4000多起纠纷案件中,许多是令人鼓掌称快的,当记者问他,“有没有至今仍让你想流泪的案件?”徐刘根坦言:有!
“我们处理每一起案件,都要传递善意。我常问当事人,最近有没有流过泪,会流泪证明内心还存有善良。而我自己,也在办理案件中流过泪。”2011年的一起劳务纠纷,当事人在工作时被沉重的粮袋砸倒瘫痪,单位承担了医药费。但在赔偿问题上,双方无法达成一致,徐刘根调解后发现,责任单位经济也很困难,调解当天拿出了20万元。徐刘根再做工作,单位又挤出几千元。“当我把钱送给当事人时,心里挺不是滋味。当事人家庭困难,而我虽然尽了最大努力,但没能为他争取到更多赔偿。”那天,从当事人家中出来,徐刘根说,自己“没转身,而是含着泪一步步退出来的。”
在去年的一起案件中,徐刘根接触到的当事人是一位老人。因骑车时意外撞到人,老人拿出4万块钱积极处理,后在处理赔偿纠纷时,老人被查出身患癌症,无法前往法院开庭。为此,徐刘根特地去当事人家中开庭,考虑到不能吓着老人家中的孩子,他便带了零食过去,装作走亲戚。事后当事双方矛盾化解,对心思缜密的徐刘根充满感激。
“不能为了结案而结案,只有真心帮助当事人,他们才会和你交心。”徐刘根说,在矛盾纠纷的处理上,他更立足于调解,“毕竟,在法庭上容易产生对立情绪。我们要做的,是扬正气、促和谐。”如今,三仓法庭矛盾纠纷调解率在70%以上。(图片来源:东台市委宣传部)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卞小燕
编辑: 卞小燕